Coach8 You are in our Global Site Coach8
Coach8
Coach8
NLP:检定语言模式

NLP:检定语言模式

联系我们

How To Be A Performance Coach


NLP检定语言模式META MODEL


是Richard Bandler和John Grinder在研究完形疗法 (Gestalt Therapy) 大师 Fritz Perls和家庭治疗大师 Virginia Satir 治疗时所发现他们所运用的语言技巧。他们发现这两位大师有一套极为有效的发问技巧,从受导者的答案中取得大量有用的资料,同时他们又发现这两位大师又有一套有效的回应技巧,使受导者能够很快可以重整他们的内心世界,因而在思想、心态及行为上有所改变。

我们说话时会经过扭曲、归纳、删减的程序。

扭曲的程序包括以下语式:猜臆语式,因果语式,相等语式,假设语式等。
归纳的程序包括以下语式:以偏概全语式,能力限制语式 (例如 可能性、需要性)
删减的程序包括以下语式:简单删减语式,比较删减语式,名词,动词不明确语式等。
学习检定语言模式有甚麽好处?

检定语言模式就是可以找出说话者所说的话中的某些语式出现,透过询问问题的技巧把上述的三个程序(扭曲、归纳、删减)还原,从而把导致困扰的深层结构资料呈现出来。而检定语言模式正是一个有系统的技巧,当我们好好掌握它后,我们便能够透过聆听,发现对方思维的局限,盲点或困惑,通过有效及有系统的提问,能够帮助对方化解困惑,清晰思路。

NLP 创始人Richard Bandler说过:“NLP的所有东西都是从检定语言模式中产生的。不好好地掌握检定语言模式,一个研究NLP的人将不能明白如何有效地做到’模仿’ - NLP的精髓。”

在进行辅导工作时,扭曲类模式常在感情关係问题的案例中出现;归纳类模式则往往在能力问题的案例中出现;而删减类模式会在意见的纷争上出现。

在NLP课堂中,我们帮助学员清晰明确地运用检定语言模式,进而他们懂得有效地发问,同时又掌握有效的回应技巧,学员不但能够用检定语言模式帮助别人,又能帮助自己发现自己思想的盲点,快速地重整内心世界,使思想、心态及行为上有所改进!


检定语言模式(The Meta Model of Language),是NLP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理察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和约翰‧格林德(John Grinder)在1975年发展完成的一套语言技巧。他们研究完形疗法的宗师费兹士‧皮尔斯(Fritz Perls of Gestalt Therapy)和家庭疗治大师维珍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在治疗工作中运用的语言技巧。他们发现这两位大师有一套极为有效的发问技巧,从受导者口中取得大量有用的资料,同时又有另一套发问技巧,使到受导者重组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在思想、心态及行为上有所改变。检定语言模式便是由此发展出来。

“Meta”源出于希腊文,意为超越(Beyond, over, on a different level)。检定语言模式教我们如何用语言去澄清语言,使我们有驾御语言的能力:不被语言所困惑,不误以为语言就代表真实,而能够去挑战语言的不足,去探索一段说话中的逻辑,因而掌握一套有效思考的技巧。检定语言模式显露受导者的说话和他对世界的看法里被忽略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便是使到受导者过去受困的原因。

  所有的说话,都是始于内心深层的一些意念(深层结构),经过扭曲、归纳和删减三个程序的不断运用,终于形成一些文字语言而说出。因为来自内心深层,所以,一个人的说话,总是在显示他的身份、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程序1:扭曲
  我们需要把储存在深层结构的资料简化才能有效表达,而在简化的过程中,很多资料被扭曲了。换一句话说,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认知过程中,必有扭曲的情况出现,例如一个人看到树影中的绳子而喊“有蛇﹗”。这份扭曲的能力使我们能够享受音乐、美术、文艺等。我们也能看着一块天上的云而幻想出动物和人物。(每当我们用某种动物或植物去形容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便是在做“扭曲”的工作。)

程序2:归纳
当新的知识进入我们的大脑时,大脑会把它与我们本有的类似资料作出比较和归类,这个程序是我们能够学得如此多和快的原因。把人、事、物归类能使到我定出它们在我们人生里的意义与地位,和让我们能够有效地运用它们(每当一个人说“总而言之”或类似的说话时,他便是在运用“归纳”的技巧了)。

程序3:删减
  我们必需把深层结构中的大部份内容删减。每秒钟我们的大脑接收到大约200万项资料,它必须把绝大部份的资料删减;同样地,一件事情储存在大脑里有极多的细节,我们在说话时,只能提及它极少部份的资料(我们总想用最简单的字去说出内心意思,所以“删减”存在于每一句说话中)。

检定语言模式就是侦察出说话者的说话中某些模式的出现,运用询问问题的技巧把上述的三个程序还原,从而把导致困扰的深层结构资料呈现出来。

检定语言模式是一套很有效的去搜集资料、澄清意义及打破一些自设的局限性思想的方法。当一个人对情况不满意时,一个恰当的问题能够把他的思想状态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现过去忽略了的意义及方法,从而改变他以后的行为和成就。

我们的日常说话中充满检定语言模式。运用检定语言模式在自己身上,会大大增强清晰思考的能力,所以它是既能助人亦能助己的工具。检定语言模式是NLP辅导技巧的重要工具之一,这方面的纯熟往往决定辅导工作的效果。理察德·班德勒说过:NLP的所有东西都是从检定语言模式中产生的。不好好地掌握检定语言模式,一个研究NLP的人将不能明白如何有效地“模仿”。

在辅导上扭曲类的模式常在情感关系问题的案例中出现;归纳类模式则往往在能力问题的案例出现;而删减类会在意思上的纷争出现。

其它学府的NLP课程,容易见到哪个模式属于扭曲、归纳或删减类的差异,甚至争论。最常见的是虚泛式属扭曲类抑或删减类。其实虚泛式兼有两类的性质,我认为纳入哪一类是型式上的问题,无须花太多时间去搞清楚。

检定语言模式是NLP最重要的瑰宝之一。因为它能使一个人有效和迅速地提升自己的思想能力,因此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会有所改变,结果是对自己人生中种种事情的态度有更成熟、更有效果的改变。如果有人问我只学习NLP中的一种技巧,我会推荐什么,我的回答会是:检定语言模式。

有些视觉型和感觉型的朋友或会觉得检定语言模式较难掌握。的确,听觉型的人或会最快学会这个技巧,但是,在NLP的学习之中,你最感困难掌握的技巧,往往就是你最需要的,况且,多运用自然会熟能生巧。想辅导效果快速提升的朋友,检定语言模式更是必须熟悉的工具。

运用“检定语言模式”注意事项

1.先建立和谐气氛和双方同意的意图和目标。

处理问题时,应先处理扭曲类、然后归纳类、最后才处理删减类的语式。因为每一句说话里面都有不少删减类,若从这类着手,将会耗上大量时间。扭曲类通常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亦涉及到理解层次之中的较高层次,由扭曲类开始,我们较容易了解说话者的深层结构。

  一句简单的说话便可能有数个语式出现,应该先决定想要的是什么效果,然后选择最适合的一个语式才下手处理。做选择时应考虑当事人的环境因素。
检定语言模式中的每一个语式本身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而完全决定于运用的时与地和实得的效果。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说话之中完全没有任何语式,而NLP辅导技巧中的“提示语言模式” (Milton Model) 还故意运用检定语言模式去达到效果呢﹗

  为了避免得到过多的资料,因而使过程沦为散漫,失去焦点,或浪费时间,每次开口时先问问自己:“我是否真的需要知道这点资料?我的目的是什么?”

2.不应把语式看作是对方的错误。

语式的出现是让我们能够帮助对方把说话的深层结构资料找出来的机会,因而提升他的内向沟通和与他人的外向沟通。

  发问也有多种方式,应该选择婉转、高雅和轻松的方式。不应把交谈变成审问。
  很多说话里的语言文字会显示出不只一个语式的可能性。无须计较这点,能够帮助对方处理和解决困扰才是重要,把效果作为考虑的依归。


检定语言模式之语式分类表

扭曲类 (Distortion)
1.猜臆式 (Mind Reading)
2.因果式 (Cause-Effect)
3.相等式 (Complex-Equivalent)
4.假设式 (Presuppositions)
5.虚泛词式 (Nominalization)
包括 “单一价值词”  (One-Value Terms 或 Static Words)
“虚假词”      (Pseudo-Words)

归纳类 (Generalization)
  6.以偏概全式 (Universal Quantifiers)
  7.能力限制式 (Modal Operators)
  包括“可能性”     (Modal Operators of Possibility)
“需要性”     (Modal Operators of Necessity)
  8.价值判断式 (Judgement 或 Lost Performative)

删减类 (Deletion)
  9.名词不明确式 (Unspecified Nouns)
  包括“主词不明确” (Lack of Referential Index)
“受词不明确” (Unspecified Nouns)
“身份词不明确” (Identity/Identifications)
“定义不明确”     (Over/Under-Defined Terms)
“形容词不明确”   (Unspecified Adjustives)
  10.动词不明确式 (Unspecified Verbs)
  包括“副词不明确” (Unspecified Adverbs)
  11.简单删减式 (Simple Deletion)
  12.比较删减式 (Comparative Deletion)
  
扭曲类语式:

1. 猜臆式
  说话者以为知道另一个人的内心看法或感受,而其实只是主观地猜臆。猜臆式很容易辨认,因为说话的内容明显地只有另一个人才能决定。例:男士对女士说:“你这件衣服很难看﹗”这是男士主观的判断,他自己可以决定。如果他说: “你一定后悔买了这件衣服﹗”这便是猜臆式,因为男士不能决定女士有否后悔,这完全只有那位女士才可以决定。

例:“他不喜欢你送的礼物” 化解:“你是怎么知道的?”
例:“他不同意这个意见”    化解:“何以见得呢?”
例:“他想追求我嘛﹗”      化解:“什么事使你有这个感觉?”

2. 因果式
  因果式涉及“责任”上的问题。说话者认为一件事情的出现导致另外一件事情的产生。其实二者之间可能绝无关系,或者第二件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因果式往往由于以下文字的存在而显露出来:因为、所以、故此、于是、使到、令到等。有时亦不需要这类的连接词,句子的意思本身已很明显。例如:“他没有来,你这次输定了!”“没有他的帮助,我怎会成功?”
  在辅导中,有两类情况的受导者常有因果式在其说话中出现:(1)觉得自己无力处理自己人生里的事情,常受别人和环境的因素所控制。例:“这种天气使我无心工作。”“他的说话使我生气。”(2)觉得自己应该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以为自己可以控制别人的人生。例:“我常常使他失望。”“因为我没有迁就她,所以她不快乐。”在“互相依靠”类的辅导需要里,因为自己的人生界限意识不够清晰,往往要别人做自己的情绪保母,同时也以为必须做别人的情绪保母。两人之间因而产生的无力感、压迫感、羞愧和悔懊,使到两人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例:“我迟到都是因为你啦﹗”      化解:“是我的什么令到你迟到呢?”
“这种天气使我无心工作。”          “两件事之间怎么会有关系呢?”
“ 因为我没有迁就她,                “你如何不迁就她使她不快乐?”
所以她不快乐。”

“但是”、“可是”往往也产生因果式的效果。
  例:“我很想帮你,但是我太累了。”
  化解:“怎么你的疲倦使你不能帮助我呢?”
  
“你是能够成功的,可是你太不听话了。”
化解:“怎样不听话会使我不能成功呢?”

3.相等式
  句子中有两个意思,说话者认为它们是相等的。往往其中一个是可见的行为,而另一个则是不可见的感觉或意义,(从理解层次的角度看,前者是环境/行为,而后者是能力或信念、价值观,而硬要把它们定为相等。例:“你今天没有给我电话,定是你不再爱我了﹗”)相等式往往有这些字出现:就是、等如、即是、是……就,或者干脆不用连接词。

  例如:“不赞成就是反对﹗”
    化解:“怎么‘不赞成’与‘反对’是一样呢?”
“不赞成除了反对,还有那些意思?”

“我倒的酒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化解:“怎样‘不喝你的酒’就是‘不给你面子呢?’”              “不渴你的酒,还会有其它意思的可能,对吗?”

   “你这么长时间都不打电话给我,不记得我啦﹗”
化解:“如何只有打电话给你才能证明我记得你呢?”
“有没有人没有打电话给你,同时仍记得你呢?”

4. 假设式
  句子意思的成立性决定于一个没有说出的假设基础上。假设式的说话透露说话者的一些信念(关于人生、世界、自己、别人、神等)。故此聆听假设式的说话会让我们知道说话者的人生观。化解的方法是找出那没有说出的假设。

例:“为什么你不吃这碟烧鸡?”      化解:“什么使你认为我不吃它?”

“为什么你不好好照顾我?”        “什么使你认为我应该照顾你?”
                 “什么使你认为我不是在好好照顾你?”
                 
“不会又再骗我吧?” “什么使你觉得我过去骗过你?”                                                               “什么使你觉得我这次骗你?”

  很多假设式的说话往往用“为什么”三字开始,这些都是埋怨的说话。
其实假设式经常出现,尤其是商业广告里面都有很多,例如:
“请挑选你最喜欢的款式。” 假设:“里面有你喜欢的款式。”
“全城最平,请快申请。”      假设:“最平是你所追求的。”
“没有杂费,你大可安心享用。” 假设:“你只担心杂费一项。”

消解假设式说话的不同方法:
“什么使你觉得/认为……?”
“何以见得?”
“是什么使你认为……?”
“你如何知道……?”
“谁说……?”

5.虚泛词式
  说话者的句子中有一个名词,但这个名词代表的东西不能握在手中,亦无法掷入桶中而发出声音,这种名词称为虚泛词,是口中满是大道理的人最常用的语言模式。其实,虚泛词代表一些人生必须面对但住往难以定义的抽象事物,背后是说话者的一些局限性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没有经过深入和清晰的思考,但被认作为理所当然的,别人也支持的。
  测知一个名词是否虚泛词,除了上述的不能手握和掷地无声之外,尚可以试在该名词前面加上“绝无”或“无穷”二字。若能,这个名词当是虚泛词。虚泛词能融合众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和期望,故此最为政客所乐用。以下的一些虚泛词例子使我们看到它们占人生里的地位如何重要,而我们对它们所知却是如何的少(试说出你对每个词的解释):自由、道德、教育、安全、尊敬、人权、公平、纪律、爱情、情绪、智能、友谊、和谐、婚姻、沟通、管理、行为……
  虚泛词事实上是把一个过程“虚泛化”——使它成为一个名词,因此,虚泛词往往可以经由“名词转为动词”的方式而清晰化:

 例: “我们缺乏沟通。”
化解:“你想我们怎样沟通?”
 答:“我想每天都有时间大家坐下谈谈。”

   “我的胃得了溃疡。”
化解:“你怎样使你的胃溃疡的?”
 答:“我每天工作十四小时,又食不定时。”
   “自由最宝贵。”
化解:“你想怎样自由地做什么?”
 答:“我想可以选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可以不担心赚钱。”

有两三类近年出现的虚泛词被另外定类:
●单一价值词
“科学认为……”
化解:“这个‘科学’,根据什么标准和理论定出来的?”
 或者“什么是科学?”

“专家说……”
化解:“所谓‘专家’,包括的是什么人,用什么标准定的?”
或者:“那些专家?”

●虚假词
  “这使他成为一次不幸﹗”
化解:“用‘不幸’一词代表一个人,  你指的是什么事呢?”

  “整个过程是一埸梦。”
化解:“你用‘梦’来形容这次经验,是因为过程的什么事?”


6.以偏概全式
  说话者以一个经验去认定所有类似情况都会同样如此。这使到说话者看不到事情有种种不同的可能性和机会,因而不能发展出解决或者突破的思想和行为,这个式的说话表现出一份“绝对”的意思,以偏概全式常有以下的文字出现:所有、永远、永没有、每一个,没有一个、总是、从来、向来、经常、完全、绝对、时时、日日、常常等。化解的方法是找出例外,或者顺其意而更夸大至可笑的程度。

例:  “他从来都不能好好地和我谈谈。”
化解:“从来?甚至在刚结婚的时候?”
   “我在想既然他从来都不能好好和你谈谈,那你俩是怎样相识、恋爱、结婚的?”

例: “你总没有一次会做得好的。”
化解: “在你的眼中,真的是从来没有一次做得好?”
“照你这样说,我未来的几次也不会做得好的了,对吗?”

例: “没有一个法官是好人﹗”
化解:“真的没有?从来都没有过好的法官出现?”
   “所以现在关在监牢中的都是好人,而在社会上自由行动的都是坏人了,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7.能力限制式
  说话者内心对事情的合理性或者可能性有一些错误的信念,筑起框范去限制自己,在说话中表现出来。这些限制框范使到说话者看不清事情可以有的解决或者突破,因而陷入思想困境之中。限制式有两种:

●可能性
  从以下的文字测知:可以、不可以、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其实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有或没有一份能力,第二个是有能力,但选择运用或不运用这份能力。(英文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an或Cannot二字。)

例:“我不能这样便放弃。” 化解:“放弃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例:“我不可以放松。”     化解:“什么阻止你放松﹖”
例:“我不能叫自己静下来。” 化解:“你怎么令到自己不静下来﹖”
例:“你不可以带他走。”        化解:“我带他走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可能性”的限制或说话显示说话者把自己放在不惬意的选择框范中,消解方法是帮助他注意框范之外的种种可能性。“我不能放松”是把自己困在一个狭窄的框范中,框范之外就是放松。试想:他以前必须经验过放松,才能知道什么是放松,他做了些什么使自己继续蹲在那个小框范呢﹖

●需要性
  从以下的文字测知:应该、不应该、必需、必需不。“需要性”是表达一些规条的存在,这些规条往往限制了实现信念价值的最佳可能的出现。“你应该……”之类的说话往往在指责别人,这是企图给聆听者制造出犯罪感常用这类说话的人多是内心的自我价值不足,想控制别人。这类人不满意自己缺乏能力,故此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及找机会埋怨别人。

化解方法与上面的一样:
 例:“你必需保持沉默。”
化解:“不保持沉默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例:“我一定要看电视才能睡觉。”
化解:“你怎样令到自己睡觉前总想看电视﹖”

 例:“他应该先问问我才做。”
化解:“不先问你才做会有什么好处﹖”



8.价值判断式
  句子明显地显示出一个价值的判断,但没有说出这个判断的来源。找出判断的来源,我们才能质疑说话的真实性。

例:“男子汉不应哭!”    化解:“谁说男子汉不应哭的﹖”
例:“这是很笨的行为!”    化解:“谁说的﹖”“谁定的标准﹖”
例:“谦虚只会招来欺负!” 化解:“由谁来决定﹖”“凭什么这样说﹖”

  中国的文化里有不少的“不知出处,但总错不了”的词句,强把一些泛定价值抖出来,使到听者不知如何招架,都属价值判断式。

例:“乱世出英雄。”
“忠忠直直,终须乞食。”(广东俗语)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9.名词不明确式
  一句之中的主词、受词或形容词(包括了名词或代名词,除了“虚泛词”)不够清晰。这个式包括以下的不同性质。

●主词不明确
“他们想我死!”           化解:“谁想你死﹖”
“谁都会这样想啦!”       化解:“你说的 ‘谁’指什么人﹖”
“这生意有得做!”       化解:“你指的是什么生意﹖”

●受词不明确
“不要吃太多水果。”   化解:“你指的是那些水果﹖”
“快点找个人来!”   化解:“快点找个什么人来﹖”
“找份工作吧!”       化解:“找份怎样的工作﹖”

●身份词不明确
“他是一个庸人!” 化解:“你说的‘庸人’指什么意思﹖”
“我是和平使者!” 化解:“你有些什么能显出‘和平使者’的身份﹖”
“他是一个胜利者!” 化解:“他的什么使他成为一个<胜利者>﹖”

●定义不明确
“她找到了一个好丈夫!”    化解:“他怎样的行为使他被称为‘好丈夫’﹖”
“你不能做和事佬!”       化解:“‘和事老’需要做些什么是他所不能                             胜任的﹖”

●形容词不明确
“那正是一个不太方便的时刻!”  化解:“对谁不太方便﹖”
“某些人会说好!”            化解:“你的‘某些’是指谁﹖”
“这会吸引一些聪明人来!”     化解:“那些人有一份怎样的‘聪明’?”

10.动词不明确式
  这个模式指的是一句之中的动词所描述的行为不够清晰。日常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动词其实含意很虚泛,例如:伤害、处理、关心、照顾、交待等,往往因为人与人之间对同一个动词的理解不同而引起问题。
  中文的语法容许一句之中没有动词,往往副词包含了动词的作用,例如:“你很自私。”
  中国人生活词汇中充满不清晰的动词和副词,以下是一些特别流行的例子:

普通话:摆平、调动(情绪)、抹黑、强出头、见(不得)光、很帅。
广东话:搞掂、执生、屈、去“补”、去“Wet”、好“Yeah”、好激、好老土。

●动词不明确
“他伤害了我的自尊心!”     化解:“他怎样伤害了你的自尊心﹖”
“这件事很难处理!”            化解:“这件事怎样难处理﹖”
“他们应该交待一下!”         化解:“他们应该怎样交待呢﹖”

●副词不明确
“他很自私!”          化解:“怎样做使你觉得他很自私﹖”
“他不够积极!”          化解: “他怎样不够积极呢﹖”
“这件衣服难看死了!”   化解:“这件衣服什么地方难看死呢﹖”

11. 简单删减式
  句子的意思不完全,好像有一部份被删去了。找出删减了的部份,往往也就是解决的途径。

例: “我不明白!”      化解: “你不明白什么﹖”
例: “我很不甘心!”      化解: “你不甘心什么﹖”
例: “我怕!”          化解: “你怕什么﹖”

运用下切的说话技巧,我们可以追问到问题的核心。

例: “他不好!”          化解: “他什么不好﹖”
  “他对我不好!”             “他什么事对你不好﹖”
  “他在家里对我不好!”   “他在家里怎样对你不好﹖”
  “他在家里大声呼喝我!”

12.比较删减式
  句子的意思明显地指出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但说话者没有把这个标准说出来。常见的字有好、坏、多、少、差之类的形容词,和它们的比较词,例如“好”、 “更好”、 “最好”; “差”、 “更差”、 “最差”等。

例: “我表现得很差!”     化解: “与什么比较﹖”
例: “不做更好!”        化解: “与什么比较﹖”
例: “X牌洗衣粉最耐用!” 化解: “与什么比较﹖”


推荐 软技能工具库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