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认证教练 导读
薪酬高、福利好还重职业发展,员工却仍离职?为啥激励没被感知?懂员工需求的教练式管理,或许是破局关键。
相信很多企业家都有类似的困扰和烦恼:
明明自己的公司薪酬较高、福利待遇较好,公司也很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可是员工的离职率仍然不断提高,为什么员工似乎感受不到企业的激励?到底什么才是员工需要的激励方案?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企业主应该先问问自己,作为企业管理者是否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
根据哈佛大学在2018年和2019年的报告,以及《德勤2019全球人力资本趋势调研》显示,31%的受访者认为大多数或几乎所有的工作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团队制的运营模式可以提高绩效表现,并且能够更快速地完成创新、原型、反馈、决定和驱动的工作。
具体的情况可以看下图。
这种灵活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团队制运营模式,引发了管理者角色的转变。管理者需要转变为引导者和教练,而不仅仅是权威人物。
近年来,滴滴、苹果等公司也已经在公司内部展开教练技术的培训。可以说是商业环境的改变催生了教练在企业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阿里巴巴公司内部流行的一句名言:所有业务问题背后都是管理问题,所有管理问题背后都是人的问题。
教练式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一系列方向性、策略性的教练过程,洞察员工的心智模式,了解员工的内部需要。
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员工有效达到目标,从而帮助企业理清员工或团队的目标,协助订立业务发展策略,提高管理效益。
同时,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冲破思想限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使员工的心态由被动待命转变为积极主动,素质得以提升,把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团队的目标上。
教练的过程不仅是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挖掘团队最大潜能的过程,它既着重于目标的实现,也着重于团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成长
教练式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深层次的信念、价值观和愿景方面相互联结形成了一种协作伙伴关系。
同时,教练式的管理还能启发员工的其他能力,诸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团队自我管理。这种管理风格和管理者与员工互动模式的彻底改革,对团队成员的生产力和组织效率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练式管理者,不仅需要保持学习的心态、还要对企业的员工有全面的认识,并且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保持乐观,同时不断促进员工的发展。
在这里给大家列出一些管理中可以运用的教练问题。
1、教练型管理者应该常常问自己的5个问题
我个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我企业/部门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为保证企业的终极目标,我每年的目标是什么?
我企业里的每个员工都知道企业的目标吗?
员工们的目标是什么?
2、助教练型管理者确定适当可行目标的8个问题
你想要获得的成果会怎样影响你人生的其他方面?(找到内心的推动力。)
3、教练式管理者帮员工深入评估工作目标的8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