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一个“想做清单”,正在慢慢变成“遗愿清单”?
那个说好要考的证、要上的课、要收拾的房间、要去旅游的计划…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落满了时间的灰尘。
我们总以为,是能力、时间或机会不够。但今天,我想揭露一个极其反常的真相:
真正废掉一个人的,从来不是困难本身,而是从“我想做”到“我去做”之间,那段越来越宽的“死亡鸿沟”。
心理学上,有一个极其精准的词来形容那个拽着你后腿的无形之手,它叫——“启动阻力”。
它就像一头你看不见的怪兽,你每犹豫一秒,它就长大一分。你等的越久,启动的力气就要越大,直到最后,它变成一座你再也推不动的山。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从怪兽身上挪开,去看看那些真正的高手,那些“行动的巨人”。
向往的世界是这样的:他们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手上就已经开始行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仿佛没有“纠结”二字。
这让我想起了作家村上春树 (Haruki Murakami)。他在经营着爵士酒吧时,一天下午躺在草地上看棒球,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
他没有等“灵感来袭”,没有等“万事俱备”。当天晚上,他就坐在厨房的餐桌旁,开始了第一部小说的创作。
为了将写作变成一种雷打不动的习惯,他为自己制定了钢铁般的纪律: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5小时,然后雷打不动地跑10公里。
正是这种对“启动阻力”的零容忍,让他从一个酒吧老板,成为了世界级的大文豪。他的人生,因为“立刻行动”而变得轻盈、专注、且硕果累累。
这种被尊重的自由,这种掌控人生的笃定,你难道不向往吗?
我知道,你之所以“等”,是渴望一个完美的开始。但为了这个虚幻的“完美”,你付出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
文学作品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Hamlet)。他手握复仇的剧本,却用整整五幕的篇幅来思考、来怀疑、来纠结。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这句独白,正是“启动阻力”最经典的哀嚎。
他每一次的拖延,都在给潜意识喂毒药,内心反复上演自我攻击:“我是不是不够勇敢?我是不是在找借口?”
最终,这种持续的内耗不仅腐蚀了他的信心,更让他错失了所有良机,导致了最后的毁灭性结局。
北宋的王安石也在《游褒禅山记》中记录过一次痛彻心扉的“错过”。
他和同伴进入一个深邃的山洞,本可以走到更深处,去探寻“奇伟、瑰怪”的景象。但因为天色已晚、火把将尽,他们犹豫了,最终选择了放弃。
事后,王安石追悔莫及,他感叹道:我们明明有能力到达,却因为一念之差的“算了”,与那绝世的风景失之交臂。
你的人生中,是否也有一个让你追悔莫及的“褒禅山”?
你错过的,不是一次机会,而是一个本可以通往全新人生的平行宇宙。
“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动不起来!”
别急,打败“启动阻力”这头怪兽,不需要你变成超人。只需要用一些容易到不可思议的“小骗术”,来“欺骗”你的大脑。
晚清名臣曾国藩,早年也是个有拖延症、爱放纵的普通人。他改变自己的方式,堪称“小步快跑”的典范——他给自己立下“日课十二条”,每天无论多忙,都必须完成写日记、读书、练字等固定任务。
他不是要求自己一天就变成圣人,而是把宏大的目标,砍成了“白菜丁”一样的每日任务。这种看似笨拙的坚持,正是对抗“启动阻力”最有效的方法。
你可以借鉴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智慧,试试下面三招。
这是对抗拖延最强大的武器!规则简单到离谱:任何你想做的事,先强迫自己做2分钟。
想写作?别想5000字,就打开文档,写2分钟。
想健身?别想1小时,就换上衣服,原地开合跳2分钟。
像曾国藩一样,把大目标砍成小块。
目标不是“跑5公里”,而是“穿上跑鞋,走出家门”。
目标不是“写完一篇文章”,而是“想好第一个小标题”。
第三招:给行动一个“时间容器”
告诉自己:“我不用做完这件事,我只要专注10分钟就好。”
这个心理魔法,会大大降低你大脑的抵触情绪,让你轻松开始。
今天我们聊的所有方法,都是强大的“#自我疗愈 ”工具。
但如果你想更进一步——
不仅想彻底根除自己的“启动阻力”,更渴望掌握一套专业、系统的科学方法,去帮助更多像哈姆雷特一样在困境中徘徊的人……
那么,我们诚挚地邀请你了解 Coach8 的《ICF认证教练入门班》。
这不是一套零散的技巧,而是一门经过全球最高标准ICF认证的系统科学。你将学到如何精准地找到他人(以及自己)行动力背后的真正卡点,并用强大的教练技术,激发那股最原始的生命动能。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课程是完全线上进行的。
这意味着,你对抗“启动阻力”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可以从此刻、从你眼前的屏幕上就开始。无需等待,无需远行。
扫描页面下方二维码即可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报名,这或许是你为自己“零阻力”的人生,按下的第一个启动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