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我的教练导师做了一次教练约谈,我们共同探索了一个议题:我们究竟为何孤独?为何心想事不成?
虽然我想过无数种答案,但今天教练约谈得出的答案,是我之前从来没意识到的,也让我看到了自己新的盲区。
01 越求知,越孤独?
最近我个人作为教练,跟客户做教练约谈的时候,有两个困惑:
一是过程中我特别有成就感,但我发现其他人无法体会和我同样的那种惊喜感受,这让我有时候感觉很孤独;
二是我不自信这条路是否可以坚持走下去。
我的教练让我详细说说。
我说,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是一个珠宝鉴定师,因为我懂珠宝,所以知道这些宝石有多么珍贵,多么来之不易。可在大部分人眼里,它们就可能只是普通的石头,给小孩子玩都嫌个头不够大。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在你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你和别人说起来可以滔滔不绝,但对方很可能只是报以一个友好的微笑,除非你遇到一个和你有同样兴趣的人。
所以,有时候我会质疑:人不断求知或探索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更多人难以理解?那他最终得多孤独啊?
02 如何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教练导师问我:那你到底想要什么?
我说,我希望别人也能感受到我那种开心和有价值的状态。老师说:对于咨询来说,自己意识到只是一方面,能够让对方感知到是另一方面,这里面需要经历各方面职业能力的积累,还需要漫长的路要走。
我突然有点明白了,就好像我天生做菜就特别好吃,但是由于我没有刀工、不会摆盘,最后即便大家觉得味道不错也不会认为这是什么特别好的东西。而刀工、摆盘等技能,需要厨师多年的积累和磨砺。
这又让我想起了在实际工作中,即便设计师非常擅长做图,产品经理非常擅长写文档,管理者非常擅长发号施令,但如果说不清楚具体规划和背后的思考过程,那别人也不会觉得你很厉害。毕竟专业方面隔行如隔山,你的图、你的文档、你的命令……不是谁都懂。
所以我们不是要通过求知而让自己变得更孤独,而是通过求知融合跨界、打破藩篱,重建秩序。
这里面还有太多太多东西要学习,与其指望别人懂我,不如我主动懂别人,创造出让别人能理解的事物。
03 为什么看别人没啥了不起,自己却做不到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我又开始思考第二个问题。
我不知道如果把教练作为我的副业,我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做的很成功;我看很多职业教练看起来也没多厉害啊,为什么人家能做的那么好呢?
教练导师问我:那真正让你感到困惑的地方是什么呢?
我说我担心自己是不是方向错了,或者哪里不对?为什么人家看起来水平很一般,但是好像轻轻松松就能获得很多,我却做不到呢?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个深刻的领悟:我看不懂那些牛人的厉害之处,是不是就跟别人看不懂我能看懂的东西是一样的道理呢?
就好像当设计师看到别人的专业理论时,不屑的说:有什么用?图做的有我好吗?产品经理看到别人的长远规划时,不屑的说:有什么用?文档有我写的好吗?管理者看到别人的高瞻远瞩时,不屑的说:有什么用?有我会骂人吗?(当然这里只是做个比喻,没有贬损任何人或任何职务的意思)
所以,我们内在的孤独和不得志到底源于什么?源于无法跨越的意识“阶层”。我们怪他人不懂自己的“高深”,却也无法窥探比自己更高深的“高深”,于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反复打转,永无尽头。
04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以前我会觉得,我在某方面很有天赋就足够了,不需要再刻意学什么技能。但今天我明白,天赋就像剑锋,虽然自带杀伤力,但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和过硬的功夫,还是难以让技能炉火纯青。
就好像奥运会上的选手,肉眼上甚至分辨不出来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但就是这“肉眼不可辨”的细微差距,却可能等于10年以上的辛勤付出。同理,凡人看不懂的差距,也许是对方辛苦百倍的努力。
就好像《道德经》中的“道”,既是天地之母,又完全不可见,圣人看它凌驾万物之上,凡人看它什么都不是。
真正伟大的能力,在普通人面前反而是不着痕迹的流露,而那是历经千百万年才逐渐修成的从容自信。
用勇气与耐心跨越意识阶层
到这里,我已经看到了自己的问题。也许我眼睛盯的是10分的目标,现有的能力却只有3分,并且没有能力看到那7分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但这其实很正常,每当我们探索一条未知的路,如果不亲自经历这趟旅程,就永远不会知道前面的路该怎么走。
只有当我站在10分的终点线上往回看时,才知道过往的路线是怎么走的。这个时候我要做的是告诉那些还在3分徘徊的人们应该如何往前走,但自己知道和帮别人知道是两个概念,也许需要终生的积累。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勇往直前的“向前探索”与毫无保留的“回头分享”,跨越无形的意识阶层。
- The End -
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
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教练
点蓝字《教练技术入门班》
或扫描下面二维码了解教练技术课程
▼
更多信息资讯
请关注教练吧公众号